紫荆花为丛生或单生灌木树种,高2-5m;树皮和小枝均为灰白色,叶纸质,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,长5-10cm,宽与长相若或略短于长,先端急尖,基部浅至深心形,两面通常无毛,嫩叶绿色,仅叶柄略带紫色,叶缘膜质透明,新鲜时明显可见。花紫红色或粉红色,2-10余朵成束,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,尤以主干上花束较多,越到上部幼嫩枝条则花越少,通常先于叶开放,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则与叶同时开放,花长1-1.3cm;花梗长3-9cm;龙骨瓣基部具深紫色斑纹;子房嫩绿色,花蕾时光亮无毛,后期则密被短柔毛,有胚珠6-7颗。荚果扁狭长形,绿色,长4-8cm,宽1-1.2cm,翅宽约1.5mm,先端急尖或短渐尖,喙细而弯曲,基部长渐尖,两侧缝线对称或近对称;果颈长2-4mm;种子2-6颗,阔长圆形,长5-6mm,宽约4mm,黑褐色,光亮。花期3-4月;果期8-10月。
紫荆花是暖带树种,较耐寒,喜光,稍耐阴,喜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,不耐湿。萌芽力强,耐修剪。9-10月收集成熟荚果,取出种子,埋于干沙中置阴凉处越冬。次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,播前进行种子处理,这样才做到苗齐苗壮。用60℃温水浸泡种子,水凉后继续泡3天至5天。每天需要换凉水一次,种子吸水膨胀后,放在15℃环境中催芽,每天用温水淋浇1次至2次,待露白后播于苗床,2周可齐苗,出苗后适当间苗。4 片真叶时可移植苗圃中,畦地以疏松肥沃的壤土为好。为便于管理,栽植实行宽窄行,宽行60cm,窄行40cm,株距30-40cm。幼苗期不耐寒,冬季需用塑料拱棚保护越冬。
紫荆花的根部易产生根蘖。秋季10月份或春季发芽前用利刀断蘖苗和母株连接的侧根另植,容易成活。秋季分株的应假植保护越冬,春季3月定植。一般第二年可开花。在紫荆生长季节都可进行,以春季3-4月较好。空中压条法可选1-2年生枝条,用利刀刻伤并环剥树皮1.5cm左右,露出木质部,将生根粉液(按说明稀释)涂在刻伤部位上方3cm左右,待干后用筒状塑料袋套在刻伤处,装满疏松园土,浇水后两头扎紧即可。一月后检查,如土过干可补水保湿,生根后剪下另植。灌丛型树可选外围较细软、1-2年生枝条将基部刻伤,涂以生根粉液,急弯后埋入土中,上压砖石固定,顶梢可用棍支撑扶正。一般第二年3月分割另植。有些枝条当年不生根,可继续埋压,第二年可生根。继续埋压,第二年可生根。
紫荆花为喜肥植物,肥足则枝繁叶茂,花多色艳,缺肥则枝稀叶疏,花少色淡。应在定植时施足底肥,以腐叶肥、圈肥或烘干鸡粪为好,与种植土充分拌匀再用,否则根系会被烧伤。正常管理后,每年花后施一次氮肥,促长势旺盛,初秋施一次磷钾复合肥,利于花芽分化和新生枝条木质化后安全越冬。初冬结合浇冻水,施用牛马粪。植株生长不良可叶面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.5%尿素溶液。紫荆在园林中常作为灌丛使用,故从幼苗抚育开始就应加强修剪,以利形成良好株形。幼苗移栽后可轻短截,促其多生分枝,扩大营养面积,积累养分,发展根系。翌春可重短截,使其萌生新枝,选择长势较好的3个枝保留,其余全部剪除。生长期内加强水肥管理,对留下的枝条摘心。定植后将多生萌蘖及时疏除,加强对头年留下的枝条的抚育,多进行摘心处理,以便多生二次枝。在栽培中要加强对开花枝的更新。实践证明,超过5年的老枝,着花量就较少了,而且花芽上移,影响观赏,故应及时更新。